过去一周北方稀土火出了圈,政策吹风、稀土价格涨不停、下游需求又猛,几重利好叠在一起,股价一周涨22.95%,收盘价冲到47.95元,市值突破1733亿股票配资宝,创下近一年来新高。
一、行业与题材:政策和需求都给劲,想不火都难
北方稀土是全球最大的轻稀土冶炼分离企业,手里攥着全国70%以上的轻稀土开采配额,今年首批开采指标占了70.05%,可以说在稀土供应链里,它的话语权没人能比。目前冶炼分离产能21万吨/年,绿色冶炼升级项目一期已投产,技术与规模的行业优势明显。
政策上踩中了“风口”。8月22日工信部等三部门出了个《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办法》,把进口矿也纳入管控了,行业大公司的集中度更高了(前5家占了85%的市场),北方稀土这种龙头的定价权更稳了。再加上美国最近对稀土永磁电机搞反补贴调查,国内企业更得靠自己,国产替代的需求一下子就上来了。
题材热度也没的说,核心就是“需求太旺”。一方面新能源领域拉着走——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量就有696.8万辆,风电新增装机也预计能到139吉瓦,这些都要用到钕铁硼永磁材料;另一方面机器人、低空经济这些新领域也在扩产,进一步把需求撑开了。
价格更是“涨疯了”——氧化镨钕突破60万元/吨,8月20日一天就涨了7.63%,21日钕的均价又涨了6250元/吨,创了今年新高。现在市场都在传,接下来可能会有新一轮收储,出口配额也可能调整,大家对涨价的预期很足。
二、产业链:上游有保障,下游抢着要,缺口还在变大
上游原材料这块,白云鄂博矿的稀土储量占全国80%以上。下游需求,新能源汽车,每辆车要用到2-4公斤钕铁硼,北方稀土作为核心供应商,占了一半以上的市场;工业领域也不差,国家在推永磁电机能效升级,国家电网等大客户的订单也在加速落地。
另外,供需缺口还在变大。缅甸矿的进口量比去年少了88%,市面上的库存降低,再加上国内开采配额收紧,氧化镨钕的供需缺口将继续扩大。
三、市场交易:换手高得吓人,资金又抢又跑
上周北方稀土的换手率日均能到10.16%,8月19日更是冲到13.19%。资金活跃度极高,尤其是股价突破48元后,不少资金想趁着热度进场。
资金流向存在分化。主力资金整周净流出3.7亿元,8月19单日净流出13.92亿元,有部分机构获利了结;另一边游资积极抢筹,比如方正证券重庆金开大道这个知名游资席位,8月18日净流入18.14亿元,多空分歧激烈。
北向资金态度也存犹豫,8月22日在沪股通成交活跃榜排第二,看得出来外资长期还是看好稀土的战略价值。
四、筹码与杠杆:机构在减仓,散户和杠杆资金在进场
筹码分布上,前十大股东持股超过60%,包钢集团自己就占了36.7%,香港中央结算公司(北向资金)占4.3%(二季度末的数据),股权整体还算集中。但从二季度末开始,部分公募基金在慢慢减仓,筹码逐渐转到游资和散户手里。股东户数也从之前的55万涨到58.25万,增加了5.68%,人均持有的流通股少了5.37%,能看出来筹码在慢慢分散。
杠杆资金倒是特别积极。融资余额从8月18日的65.97亿涨到22日的73.87亿,占流通市值的4.26%,连续3天融资净买入都排在两市前部。反观融券余额只有2005.27万,处于历史低位。
五、机构调研与预期:有人看好有人怕,分歧明显
机构对北方稀土一直很关注,8月4日银华基金还专门去调研,问的都是行业整合、未来需求这些关键问题。
估值方面分歧就大了——现在市盈率100.6倍(TTM),比行业平均60倍高不少。看好它的人觉得,稀土本来就稀缺,供需缺口又在变大,这个估值能撑住;高盛还把目标价调到了55元,理由是氧化镨钕价格可能会涨到65万元/吨。但不看好的人也有顾虑:万一政策执行没那么严,或者缅甸矿进口恢复了,供给多了,价格可能会跌;而且新能源补贴要是退坡,需求也可能跟着降,短期涨幅这么大,风险不小。
六、值得注意的风险点
首先是政策风险,现在稀土配额怎么分还没明确,要是进口矿管控放松了,供给一多,价格可能就压下来了;其次是价格波动风险,氧化镨钕短期涨太快,下游厂商能不能接受这个价格不好说,万一大家开始观望,价格可能会回调;最后是竞争风险,中国稀土集团也在扩产,可能会分走一部分市场份额,到时候竞争会更激烈。投资者需要时刻注意波动风险。
本文源自:金融界股票配资宝
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